武子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市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增供给,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一是2019年以来,我市以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出台了《鞍山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等管理和政策性文件,针对街道级和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给予相应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通过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相互辐射,推进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点的建设。目前,建成街道级服务中心33个、乡镇级服务中心20个、社区级养老服务站点114个、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服务站)265个,全面构建了“一纵多点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期间筹集各级彩票公益金1.25亿元,对23所特困供养机构实施系统改造提升。二是在全市组织开展特困供养、低保、空巢、独居、高龄等老年人普查工作,并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及服务需求,制定了以日常照护、医疗护理、康复理疗、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40项服务清单。清单分为基本订制清单和套餐服务清单,根据不同老年人选择,匹配符合需求的服务项目,满足不同经济层次老年人需求。目前已有37家养老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服务,提供延伸服务超1万人次。三是出台《鞍山市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建立起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目前,各县(市)区正在落实探访关爱服务走访工作,并将工作开展情况录入到“辽宁省民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系统,关注社区、农村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情况。计划到今年年底,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探访关爱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完善,特殊困难老年人得到有效关爱帮扶,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二、关于“调结构,优化服务供给结构”
一是大力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形成完整性、多样性、持续性、实效性、经济性的“5+N”养老服务政策机制,推动形成“三个互动”,即与机构互动,与社会组织互动、与企业互动。通过与机构互动,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达到27家,2024年发放补助共计348万元,累计惠及30万人次;通过与社会组织互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团体100余家,开展志愿服务5000余次;通过与企业互动,大力支持养老服务公司研发、制造、销售适老化设备,使老年人服务更加方便可及,形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二是加快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养老载体。探索“物业+养老”模式,在北长甸等改造后小区试点利用物业用房改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适老化服务。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对具备条件的小区实施“三增一改”工程(增坡道、增扶手、增照明,改闲置车棚为助餐点)。三是发展大型养老机构2家。北京青禾进驻鞍山,运营铁东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铁西区永乐街道及共和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并承接20个社区级服务站点的运营。引导鞍钢集团所属国企单位参与创办了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331平方米、床位200张的知津花园康养中心;涵盖养老客房、文化活动、社区食堂、医疗服务和综合服务的知津养老示范社区;涵盖中医治疗中医保健、中医康养的知津国医馆;以及获批辽宁省示范性老年大学-知津书院。
三、关于“重监管,深化职能监管机制”
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养老机构的市场监管、安全生产和权益保障工作,通过多措并举规范行业秩序,确保老年人合法权益。一是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从养老机构环境、设施设备、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能力评定,通过严格审查,评选出了不同星级的养老机构,提升我市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推动养老机构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二是规范合同与资金监管。推行《养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明确合同中服务内容、收费标准、退费规则等相关内容。对付费模式严格监管,要求机构设立专用账户,防范非法集资风险。三是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安全生产纳入常态化管理中,对养老机构的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电气线路等开展全覆盖检查,要求100%配备烟感报警器和灭火器材。严格核查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及食材溯源记录。同时,每年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通过跨部门联合抽查,对养老机构证照资质、服务质量、安全记录等动态监管,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
四、关于“强支撑,构建人才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联合13部门制定《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全方位吸引、培养、用好、留住人才,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二是优化人才引进机制。与鞍山市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机构合作,开设与照护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年轻人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护理技能、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照护专业人才。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护理员职业资格认证率,确保服务规范化。三是执行入职奖补政策。联合4部门制定《关于调整完善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补助政策的通知》,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入职养老机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四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近年来,我市每年组织机构从业人员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培训。2024年投入71.4万元,对全市机构负责人、机构管理人员、养老护理员等各层次的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12月还举办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活动,从近2000名养老护理员中,经过机构推荐、预赛选拔,最终确定11支代表队、共计66人参加决赛,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以及优胜奖若干名,分别颁发奖杯、证书及奖金。通过“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促优”的形式,进一步提升了护理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五、关于“建平台,搭建智能服务平台”
一是制定《鞍山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明确智慧康养融合路径,将智慧康养纳入“数字鞍山”建设重点任务。二是建成“鞍山市智慧养老大数据中心”,集成民政、卫健、医保数据,覆盖老年人口信息库、机构监管、补贴发放等功能。铁东区试点“一键呼叫”应急系统,为独居老人配发智能手环2.1万个;立山区搭建社区健康管理平台,连接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是智能设施覆盖提速。全市32家养老机构完成智能化改造,配备智能床垫、跌倒监测雷达等设备。政府补贴为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安装智能烟感、水浸传感器等1.8万户。推广“家庭养老床位”项目,配置远程医疗终端3500套。四是医养数据互联突破。鞍钢总医院等3家三甲医院开通“线上老年病专区”,实现养老机构预约挂号、电子病历调阅。基层医疗机构为12.6万签约老人提供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追踪服务,高血压、糖尿病管理覆盖率75%。
六、关于“拓市场,推进旅居融合发展”
我市依托千山生态资源、汤岗子及海城温泉等优势,积极发展“旅游+康养”产业,打造温泉疗养、森林康养、中医药养生等融合业态。一是医疗康复养老项目。由鞍山益仁康肛肠医院开发,项目集医疗、康复、养老于一体,推进了我市医疗康养项目的推进,受到广泛关注,并吸引了大量消费群体。二是汤岗子温泉与养老结合。在汤岗子温泉附近正筹备建设国际化养老院,配备老年护理中心、体育场馆、老年大学等设施,并结合温泉疗养资源,打造“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三是福寿缘养老院文旅活动。福寿缘养老院举办大型公益歌舞演出,并联合鞍钢总院医生现场义诊,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通过传唱院歌《养老院就是我的家》《大爱无疆》等表演形式,增强老人的归属感,营造家的氛围。
最后,再次对您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